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欧美银行频“爆雷”,新兴市场成“避风港”

 

今年以来,欧美银行频频“爆雷”。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公告称,美国硅谷银行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门关闭。这成为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业最大的银行业破产案。

紧随其后,资产是硅谷银行两倍之多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也坠入深渊。在其披露的2022年度报告中,承认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全球通胀出现一轮高潮之后,在大力度的货币紧缩、连续加息的背景下,金融系统出现问题是很常见的规律性表现。只是每一次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不同领域,如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主要是国际头部投资银行出现问题,而这次是在一些中型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近日表示。

监管机构难辞其咎

当地时间3月28日和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举行听证会,听取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对近期银行业危机的回应。FDIC主席马丁·格伦伯格在听证会上表示:“作为硅谷银行的监管方,我认为我们负有责任。”

美联储副主席米歇尔·巴尔认为,硅谷银行未能管理好利率和流动性风险。任何时候遇到像硅谷银行这样破产的情况,都说明了银行管理的失败、监管者的失败以及美国监管体系的失败。

美国国会参议院官员批评美国监管机构称,尽管监管机构清楚地知晓利率上升给硅谷银行带来的风险,却未能采取足够行动来防止其破产。

美国监管机构在硅谷银行破产后推出一系列措施,承诺保护储户利益,平复市场信心。3月27日,美国第一公民银行宣布,已经与FDIC签署协议,收购原属硅谷银行的存贷款和其他资产及负债。

在欧洲,瑞士信贷银行被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UBS)以32亿美元收购。“吞下”瑞信的同时,瑞银也承接了大量风险。瑞银因此次收购成为坐拥5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第四大银行,却也要花费多年消化后者的巨大风险。

虽然政府层面“出手”十分果断迅速,且欧洲各监管机构也频繁表态,但一些经济学家仍然担忧,银行业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前景尚不明确。眼下需要特别关注有关方面为防止系统性风险而采取措施的效果,不能过于乐观。

有分析指出,虽然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尚不足以引发广泛的金融危机,但需警惕美国高利率环境下金融体系风险的积累。此外,美国决定采取例外措施,对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存款提供全额保险,这打破了单一银行账户存款最高承保额25万美元的上限,容易加速银行存款的流出。美联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月1—29日,客户从美国银行系统取走近4990亿美元。

美国银行近日对于全球投资者的一项调查显示,硅谷银行的倒闭只不过是表面现象,一批非银行机构可能是此次银行业危机的真正源头,该领域涵盖养老基金、保险公司、高风险对冲基金等,行业跨度很大。

银行危机加剧经济不确定性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业危机正在打击市场信心,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

当地时间4月12日,美联储公布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鉴于对近期银行业发展的潜在经济影响的评估,会议纪要预测,今年晚些时候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温和衰退”,并在两年内复苏。

尽管银行业危机与大举加息有关,但在通胀仍居高不下之际,全球不少央行并没有停止加息的步伐。3月16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22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5%之间;23日,英国央行将关键利率上调至4.25%;瑞士央行也将利率大幅上调50个基点至1.5%。

不过,银行业危机正促使各大央行重新审视货币政策路径,金融风险是否会压过通胀风险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美联储方面称,近期的银行业动态可能导致家庭和企业信贷状况收紧,并对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胀构成压力。英国央行也表示,围绕金融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

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格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认为有三大不确定性:第一个是疫情的后续影响。疫情本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消失,但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全球产业链正在变成区域产业链。当前,全球通胀压力上升,一定程度上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裂变有关系。第二个是发达国家通胀和美联储下一步货币政策的不确定。张明指出,尽管此前的加息已经引发银行业动荡,但由于当前的通胀具有很强的黏性,预计美联储还可能加息一到两次。第三个不确定性是地缘政治冲突。

新兴市场有望“反攻”

随着欧美银行业的风波不断,一些投资者会选择改变投资对象,以规避风险。对此,花旗经济学家提出,如今,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逐渐加速,金融体系较为稳健。综合各方面来看,中国目前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避风港”。

今年,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是比较乐观的。世行在最新一期《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中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1%。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近日发布《2023年东盟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5%。

目前,中国经济的复苏趋势已经确立。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虽然复苏处于刚开始阶段,但趋势既然形成,后势就有信心。对于中国增长的内容区间和主要方向,他指出,中国经济具备长期持续增长的能力。现在,不是单纯追求GDP的数字增长,而是追求高质量发展,契合经济转型要求。

“经济越发展,消费对GDP的贡献越大。从2020年起,消费对GDP的贡献逐年攀升,2021年已经达到65%。疫情放开之后,消费对GDP的贡献可能又将回到50%以上,这是一个长期趋势。但消费不是靠刺激出来的,它需要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有消费的信心和能力。”杨德龙说。

中国对外贸易
创建时间:2023年6月2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