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发布!前瞻分析全球化发展十大趋势



2023年1月9日,全球化智库(CCG)在新岁序开之际发布《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报告从中美关系、乌克兰危机、国际金融体系、“一带一路”、国际旅游、数字经济、气候变化与等十个角度梳理并预判了未来一年全球化发展趋势。

新冠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下世界秩序重构加速,尽管全球化作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不会终结,但全球化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已成共识。迈入2023年,随着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和出入境政策,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世界紧密相连,在中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政策优化,还是企业、个人等抓住机遇、规避风险,都需要“开眼看世界”,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

报告梳理2022年事关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事件,对全球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提出2023年全球化发展的十大趋势:

一、中美关系或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双方在曲折中规避双边关系进一步下滑。

二、乌克兰危机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的阶段,危机引发的撕裂状态将会持续。

三、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将继续调整,全球资本流动性将有所改善。

四、全球可能进入“滞胀”,中国期待将消费作为经济复苏和发展引擎。

五、“一带一路”十周年后进入新发展阶段,更突出“多边性”和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合作。

六、国民党中期选举获胜,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及各领域融合迎来新发展。

七、中国与全球化混合经济彰显韧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八、中国国际旅游与国际留学将大幅恢复,推动中外关系理解沟通新发展。

九、全球数字经济治理逐渐板块化,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

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曲折前行,区域合作机制将会体现出更高效的行动能力。

报告指出,未来的全球化可能是有选择的、自主的和差异化的全球化。而中国的全球化方案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致力于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化。

    以下为报告要点:

 一、中美关系或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双方在曲折中规避双边关系进一步下滑

报告指出,经过数年的调整和布局,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朗之处。2023年中美关系或将到达历史新节点,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双方仍将谨慎地开展互动和交流,在曲折中规避双边关系进一步下滑。

报告分析,未来,中美关系固然将面临许多波折,例如,美方将继续通过联盟网络多边牵制中国,并在各领域展开“塑造环境竞争”;在台湾、科技、人权等领域,美国仍将制造相关不确定性。但双方仍会保持共同底线,并随时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展开调整。中美将保持相对密切的高层接触,并一定程度上维护双边的合理交流和正常的人文往来;在贸易领域和全球治理领域,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开展一定程度的合作,以维持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和存续;商界、学界和企业界等各界之间的交流会有效恢复,但恢复状况将会受到政策和民意的较大影响。


二、乌克兰危机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的阶段,危机引发的撕裂状态将会持续。

根据CCG《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接下来的一年,乌克兰危机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的阶段。如果国际社会介入得当,危机可能会进入“冻结”状态。

报告对乌克兰危机对地缘政治和经济带来了影响进行了分析研判。地缘政治方面,乌克兰危机造成的全球分裂状态仍会持续。一个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反俄阵营在全球形成,随着欧洲国家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而东盟、CPTPP以及IPEF中的中等力量成员国可以通过参与区域性国际政治或者经济组织影响国际秩序,增强国际话语权。

经济方面,乌克兰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总体趋势,但危机将使全球三大区域价值链体系之间的关系发生调整,美欧两大价值链体系出现更加紧密的融合。 从对价值链的影响来看,乌克兰危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体现在供应链的上端,并通过供应链逐次传导,逐渐实现缓冲。需求侧将重新成为大宗商品定价的主导因素。但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压力既存在于需求侧也存在于供给侧,并有可能在2023年为全球粮食供应带来压力。

相对于疫情、供应链安全和中美关系来说,未来一段时间,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仍是次要的。中国将继续维持五点立场,加强与“中等力量”国家合作,以多边主义应对全球化挑战。

 

三、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将继续调整,全球资本流动性将有所改善

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货币体系将逐渐结束加息周期,全球资本流动性将有所改善,但由于供应链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引发的通胀可能迫使全球各国央行将利率保持在现有高位,2008年以来的低利率局面已经结束。

报告分析,尽管2023年美联储加息步伐有可能逐渐放缓,但美元强势态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导致在过去几年中受到国际资本追捧或者外债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出现债务风险。

虽然美元体系信用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受到影响,但美元对全球影响力依旧,目前尚未出现各国货币可以锚定的美元替代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23年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中国政府将会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此外,继续推进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亦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四、全球可能进入“滞胀”,中国期待将消费作为经济复苏和发展引擎

报告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出现“滞胀”(stagnation),即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胀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极大,这将导致2023年全球部分经济体陷入衰退。

中国经济受到“滞胀”影响程度较低,随着国内市场流通秩序逐渐恢复,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也将稳步提升。

全球供应链受地缘政治、新冠疫情及由两者衍生的通胀影响将加速调整。供应链变短,区域化状况日趋明显。亚太地区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抬升,欧洲产业链则有向外迁移的趋势。

报告指出,在不确定性大增的时代,各个经济体更加坚定了“抱团取暖”的决心。既有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得到进一步强化。除CPTPP、RCEP等近期生效的自贸协定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及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合作框架(IPEF)等也将产生经济方面的深刻影响。


五、“一带一路”十周年后进入新发展阶段,更突出“多边性”和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合作。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十周年。报告显示,“共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关键词,是主导“一带一路”在2023年发展的主要思路。新的一年里,“一带一路”将持续有效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发展,并与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始形成有效的相互促进和联动。

2023年,“一带一路”的共建或将突出更多“多边性”,与其他国际机制的复合程度将加深。这种复合或将更多地出现在中国与海湾国家、中国与非洲国家和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上合组织将可能由安全合作机制转向为安全—经济双重合作机制,其与“一带一路”将形成某种形式的经济交互关系,进而推进“一带一路”项目以多边合作的表现落地。

“一带一路”的适应性与韧性也将得到延续,该倡议能够适应全球市场与需求,进而对冲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冲击,还将与“B3W”和“全球门户”等倡议共存,并存在合作可能性。


六、国民党中期选举获胜,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及各领域融合迎来新发展。

《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中指出,大陆实施了有效的策略,并展现出了足够的战略耐心,为稳定台海局势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这些策略和战略耐心将在2023年继续推动台海局势的稳定。

展望2023年,美国高级政客会否再度访问台湾是地区局势激化的重大不确定性,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活动可能对台湾海峡和平稳定构成挑战,但国民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两岸民间呼吁恢复“小三通”声音高涨,以及有200万台湾人经常在大陆经商工作等,表明台湾民意更倾向“求和平、求稳定、过好日子”。未来,大陆可以更多地采取经济怀柔政策团结广大的台湾同胞。随着大陆防疫政策的放开,出入境政策的放宽,两岸之间的旅游、留学、就业、创业等个人往来、经济往来活动将进一步加强,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融合,从而推进和平统一进程。

 
七、中国与全球化混合经济彰显韧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跨国企业等都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且不可或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是2020年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及2022年也均保持了稳健发展。这足以说明中国混合经济的强大韧性。

报告分析,世界经济低迷之下,中国经济2023年稳步复苏将提振世界经济增长信心,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2023年国有企业重要作用持续凸显,国企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政策助力纾困解难;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来华投资热将继续上演。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二十大召开后,中国踏上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此过程中,中国混合经济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将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与繁荣。


八、中国国际旅游与国际留学将大幅恢复,推动中外关系理解沟通新发展

报告对国际旅游与国际留学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2023年,随着中国防疫局面进入新阶段,国际旅游和国际留学都将迎来强劲复苏,持续推动人本全球化发展。

在多国入境限制相继取消的情况下,2023年亚太地区入境人数将大幅反弹。受到防疫政策限制的出行需求得到释放。但是,经济下行压力将成为全球出行需求中不确定因素,可能使需求端的复苏出现起伏,出境旅行将难以全面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主要留学目的国接收的国际学生人数都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作为这些国家的首要或主要国际学生来源国,随着防疫管控措施的放开,2023年中国赴这些国家留学的人数将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但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影响,未来中国学生的留学需求有可能向欧洲和亚洲地区转移。

2023年,随着国际留学生人数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际学生对留学目的国的经济贡献也将接近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国际留学生的留学专业将依然集中在STEM领域,但社科、人文、艺术等领域国际留学生也会持续增加。

2023年,随着中国入境隔离、签证政策的放宽,出境游和海外投资需求将得到释放,中国海外留学及来华留学人数都将得到大幅恢复,将帮助校准西方的中国认知,消除国际公众对中国的误解,减少双方误读,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外关系理解沟通新发展。


九、全球数字经济治理逐渐板块化,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

《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分析指出,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将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数字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价值,在服务贸易中也将体现出更高渗透率。全球数字贸易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同时,随着过去两年数字经济监管与合作的强化,区域数字经济监管与合作将在全球形成若干板块,形成“自下而上”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监管合作体系建立的新态势。中国则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如从WTO到DEPA层面,利用各种合作平台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进展,以《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出发点,与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签署各种数据安全合作倡议。


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曲折前行,区域合作机制将会体现出更高效的行动能力

报告表明,“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治理的公共议题,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要因素,并且这一趋势将继续深化,形成更多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2023年,气候变化议题的“双轨制”还将依旧存续,但其重心将继续微调。联合国依旧在气候变化话题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单一国家以及区域合作机制将会体现出更高效的行动能力。同时,以绿色、可持续产业为重心的国际经贸结构形成,将在全球减碳目标背后形成新的经贸、技术与发展权竞争。

    中国也将进一步探索减缓与适应的政策体系,其对发展中国家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将成为提升气候治理领导力的发力点。一方面,中国继续通过国际贸易和“一带一路”等合作机制向全球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服务;另一方面,中国既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如基础四国机制),也通过大国外交促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创建时间:2023年1月10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