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互动天地】百余年留学史,海归步入“环流”时代

1872年,容闳带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史。到今年,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出洋已有150年。百余年来,从留学潮到海归潮,国际人才的流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久前,全球化智库发布《海归中国》并举办研讨会,结合大量丰富详实的海归案例,再现了百余年中国海归全景图。

“中国面孔”频现国际舞台

在世界银行、IMF和WTO三大主要国际组织中,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名字。如林毅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朱民(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张月姣(美国乔治顿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等。

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一直以来,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他们基于西方经验,提出“华盛顿共识”,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扩大自由化与私有化,同时应推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此,林毅夫并不认同。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不应照搬所谓的“理想模式”,只能根据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2012年结束任期时,世界银行评价,“在林毅夫任职的4年中,加快了中国与WB、各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在制度创新方面有独立的贡献”。

IMF是与世界银行并肩的国际金融组织。2010年,朱民被任命为IMF总裁特别顾问。当天,英国《金融时报》评价称:“这一最新信号表明,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2011年,朱民被正式提名为IMF副总裁,成为进入该组织最高管理层的第一位中国人。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朱民正是其中的积极推动者。

亚投行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2015年,金立群被任命为行长,并于2020年实现连任。在他的带领下,亚投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均给予亚投行“3A”级的最高信用评级。如今,亚投行的成员数量从57个创始国上升至105个。其成功经验证明,一个中国发起并得到全世界支持的亚洲组织,在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下能够对全球经济的合作和一体化有着促进作用。

自2003年开始,中国人当选国际组织高级官员的消息接连不断,以海归群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面孔”开始活跃在几乎所有的重量级国际组织中。对世界而言,推动全球化需要中国声音;对中国而言,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才能熟悉国际组织的“游戏规则”,提升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

海归回国发展呈现十大趋势

如今,留学与海归已成为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海归中国》对于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总结了十大趋势。

一、海归回流呈平稳增长态势。相关数据显示,中国10所“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赴国(境)外留学的比例超过七成,其中高达75.34%的毕业生选择在中国进行首次就业,整体呈现出“出国深造—回国就业”的人才环流模式。

二、创业仍是未来重点。近年,从中央到地方,日益完善的海归人才创业政策为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发展铺平了道路。《海归中国》指出,新一代海归人才的创业热情,已被国内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双创”政策的驱动点燃。

三、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海归中国》指出:“在新的全球化时代,留学生和准留学生需要意识到,留学不是万能的,只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式,对于出国留学需要有更准确的定位。”

四、本土企业和二线城市吸引更多海归。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化,本土企业将为海归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二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成都、杭州、青岛、西安、南京、武汉等地对留学回国人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五、海归进入“环流”时代。目前,国际人才流动呈现出人才外流、回流、环流、对流等阶段。“海归再归海”,即留学人员从母国前往留学目的国之后,回到母国发展,之后又再次去往原来的留学目的国或去向第三国。

六、推动民主建设的步伐。海归人才因其具有特殊的跨文化背景、先进的现代管理经验、较强的法律意识等优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精英探索从科研迈向参政议政的道路,许多政府重大决策和决议的背后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七、带领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归中国》指出,目前,海归人才推动中国企业“出海”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企业创始人或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直接带领企业在海外上市。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上百家中国企业中,近八成企业是由留学人员创办或管理的。二是帮助企业投资海外。三是通过法律、咨询等服务方式,参与企业跨国经营与并购业务。

八、推动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海归创业者开创了高科技创业潮,在生命科学、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引领行业发展,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九、提升国内学术研究水平,探索教育机制创新。海归专家学者为中国高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世界前沿的学科与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治学方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十、民间外交生力军。留学归国人员在民间外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相较外国人士,他们可以更深入地解码当下中国发生的故事;相较没有留学经验的本土人士,他们可以把这些中国故事用外国人熟悉的符号重新编码。

“作为民间外交的生力军、人文交流的践行者,海归群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说。

从单向交流变为双向交流

据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中国区总裁王梦妍观察,当前,出国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签证发放问题。2022年上半年,中国赴美留学签证数量下降了50%左右。她认为,尽管签证数量下降的背后有很多因素,但它造成了“长尾效应”,未来还会继续影响更多中国学生的留学决定。

如何化解低迷的中外学术交流氛围,打破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双重压力?多位专家认为,“双向交流”是关键词。

作为回国发展已有15年的海归,中子星创科创始人兼CEO、联海资产董事长张鹏认为,海归能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双向交流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企业需要引入大量海归,助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海归能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企业走向全球。

华侨大学副校长林宏宇表示,中国海归体量巨大,流动规模世所罕见,作为几千年持续不断古老文明与外部世界交流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现象,反映了中西方的和谐共生、命运共同,有助于世界的大同与发展。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当代海归的使命也在悄然改变。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认为,每一代海归有每一代海归的历史使命。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玉涛指出,如今,留学已从“精英时代”步入“大众时代”,形成了海归循环。“引得进”之后要“用得好”,还要“留得住”,才能建立良性的海归人才体系。

从就业角度出发,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鼓励留学生们以更全球化的视野选择职业道路,并建议积极关注全球并购市场。她引用一组数据举例道,2021年,美国并购市场达到2.59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02%;同年,英国并购交易额也达到3220亿美元,是上一年的2倍。

“全球并购市场的迅速扩张,为海归们创造了大量机会。一是可以输出中国品牌,扩大原有市场份额;二是可以选择并购市场的热门赛道,如消费、能源、金融、服务、医疗、工业制造、数字新媒体等。”何梅说。

利用海归提升国家软实力

“未来,中国若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发挥软实力,需要充分认识、利用和提升海归群体的力量。”全球化智库主任、《海归中国》作者王辉耀称。

首先,公共外交大发展时代,海归人员大有可为。在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甚至充满误解的国际环境下,搞好公共外交,提升软实力意义更加凸显。广大海归人员作为国家形象的载体,展示新时代中国留学人员的良好精神风貌,有利于帮助国际公众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增强国家软实力。

其次,发挥海归优势,打造创新创业新局面。科技创新是全球化新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应充分发挥海归在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经验、国际化技术、国际化管理模式上的优势,以高科技创业引领新一轮科技应用高潮,带动传统行业革新,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再次,助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领导人曾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阐述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方案、新思想、新举措,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智慧。海归可帮助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规则制订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海归是中国推动全球化的关键力量。当逆全球化风起云涌之时,广大留学海归人员可以成为中国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关键力量。

另外,促进国家公共管理创新。留学海归人员可将国际上先进的社会治理、商业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融入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和市场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效促进国家公共管理创新。

“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也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全球化竞争已经启动,中国需要抓住这一机遇,以内外联动推进改革开放,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优势地位,提升资本优势,建立人才优势,在全球治理中获取主动地位,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全球化的进程。”王辉耀表示。

本刊记者 任叁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创建时间:2022年11月17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