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全球人才流动呈扩大趋势

微信图片_20190830152044

 

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建国7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加深,国际人才事业逐步完善,更加包容开放的人才政策相继制定,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大国姿态参与全球化治理。随着2018年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制、吸引国际人才迈进了一大步。

 

日前,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三届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学术研讨会”上,CCG理事长王辉耀认为,全球人才流动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都是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全球仅3.4%的移民就创造了世界10%的GDP,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也指出,今年正好是建国70周年,70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海归人才回国创业,还有很多国际人才来华发展,他们都为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做出重要的贡献,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和越来越开放的人才政策。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吸引国际化人才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2011年6月中国发布的《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将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才纳入到我国的社保体系,使参保外国人才退休后的待遇与中国公民一致。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决定将外国人入境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2017年10月12日起,全国统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同年,开始实施针对境外国际人才的RS签证。2018年的中国机构改革后,针对国际人才的政府部门职能重组等措施,都日益彰显了为服务中国人才全球化的雄心。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皮尔克(Frank Pieke)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更多综合性的措施,来更好地融入全球人才流动大潮。这对于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来说意义非凡。

 

国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徐乃刚表示,中国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将秉承“促进开放,服务开放,保障开放”的原则加快推进对出入境人员的服务,全面提档升级,用实际行动欢迎更多外籍青年人来中国就学、创业、创新,欢迎更多的企业家来华投资办厂 、商务活动,欢迎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华讲学、工作、居留,欢迎更多的外国人来华休闲、工作、交流,同时扎实推进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华待遇落实,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系科学、配套完备、程序规范的永久居留制度。

 

开放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中国一直是科技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推动广泛创新合作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科技部部长王志刚4月14日曾表示,2018年,中国累计发放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33.6万份,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经超过95万人。目前,中国已经与160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114项,人才交流协议346项,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

 

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局副巡视员赵慧君认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起点,科技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是人员的交流和互鉴。在全球化进程中,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和密切,也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国家都获益匪浅。

 

各地也在积极的采取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和吸引人才。据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介绍,当前,北京市正在围绕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营造适宜海内外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为海外人才从住有所居到安居乐业再到宜居宜业,全力建立有海外氛围、多元文化、创新事业、贴心服务、美好生活的国际人才社区,实现产城融合。她表示:“根据海外人才的工作、生活习惯,从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发力,不断提高社区便利化程度,通过建设国际化的办公、居住、商业等设施,设置与国际接轨的特色标识,形成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氛围,增强海外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

 

据了解,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下一步将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入规,在新版城市规划总框架下,编制社区建设导则,指导各试点区域将其纳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专门编制社区专项规划。二是立项,采取以重点带全面的方式,遴选了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公寓、创新平台、创业空间、创意街区等项目,着力打造样板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建制,推动建立市区两级领导小组,并形成各部门联席会商机制,制定社区合伙人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实现市区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

 

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现在各国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人才,以及如何吸引人才并让其留下来。经合组织国际移民署副署长托马斯·利比希(Thomas Liebig)在研讨会上指出:“吸引人才的因素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工作机会、收入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还包括当地人才政策的执行度和利好度,如签证通过率和居留时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宏表示,新加坡之所以20世纪末发展飞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采取人才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同时开放门户,引进国际人才。他表示,国家或机构在人才竞争中能否获胜,主要取决于相关机制、措施的制定以及落地实施情况。各国不仅要注重国内人才培养,也要为国际人才提供成长空间。

 

皮尔克表示:“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需要用更加积极的眼光看待当前大环境,理性对待国际舞台上的人才流动现象,重视人才流动带来的国际关系层面的变化。”

 

英国雷丁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刘毅鹏认为,人才流动比较复杂,需要从多角度来考量。如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其中个人层面要考虑个人的实际需求是什么;组织层面则需要发挥智库以及国际人才组织的推动作用;区域层面则要考虑该区域需要怎样的产业结构来吸引什么样的人才来相配套;制度层面则多视角、多层面角度来分享探讨究竟以什么样的政策更好地吸引人才。

 

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在人才交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她认为,大力发展中文教学是人才引进非常好的方法。她说:“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中文老师培训中心’,在布达佩斯和华师大成立了两个中心,这些中文培训中心运营得很好,让很多当地人产生对于学中文的兴趣,并愿意到中国留学。据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1997年学中文人数为5000人,2007年有1.7万人,到了2017年就有5.6万人。”

 

何梅建议,期待有更进一步的举措可以提供更多教育和就业的机会,为海外人才来华学习生活、并且为他们留下来定居提供便捷。同时要也希望专业人士为留学生做一些对未来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国内吸引留学生的政策,找到更加适合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此,王辉耀表示:“中国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在全球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社部在全国建立了300多个留学生创业园,全世界从来没有的。同时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全球人才来中国。”

 

皮尔克建议,中国政府可以鼓励更多样化的人才引进和准入形式,带动多样化的发展。无论是国际学生还是企业家,人才的流动对于各地文化发展与人才的技能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现在的中国正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新格局,跨国人才流动成为全球移民的重要驱动力。何宪提出,在如何扩大中国对国际人才吸引力的同时应对出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不仅要引进急需的短缺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更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多途径探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中国可持续创新发展储备更多高端人才,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吴江表示,在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和人才争夺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应该确立一个中国特色的人才引领发展模式。所谓“韧性治理”的核心就是不断调试和不断转型。要注意调整人才的供需关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强调全球流动过程当中政府的公共服务,以及建立社会、高校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并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王辉耀认为,为加强全球人才治理,应对人才竞争,建议从社会机构的角度出发,做出国际治理新尝试。例如,成立一个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使其成为国际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建立全球人才对话协调合作机制,形成数据共享的信息中心。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创建时间:2019年8月30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