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财经观察】重新认识科技创新的地位与引导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微信图片_20190620103539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我国的科技创新领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增长同步壮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型企业。然而近几年,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不断攀升,经济转型迫在眉睫。而美国调整对华战略,从“接触”改成“遏制”,在很多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禁止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投资。面对这种国内外形势,我国企业该如何突破?企业科技创新目前存在怎样的软肋?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在论述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引导我国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一、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一)科技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分配财富的手段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资源、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依靠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高利润、创造更多财富的做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显然已经成为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占领市场毋庸置疑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生产力归根结底是企业依靠科技手段创造财富的能力。美国苹果公司正是由于科技创新成功抢占先机,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手机,并树立起智能手机的标杆,为苹果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企业财富的积累。同时,持续的科技创新保证了苹果手机始终引领智能手机市场,攫取科技红利。

 

不仅如此,科技也是分配财富的重要手段,这在我国汽车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长期以来,我国相当多的车企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将高额利润拱手“送”与跨国车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车企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汽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例如,在我国的合资车企中,每销售一辆汽车需要向外商支付大约销售价格10%的技术转让费,而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和技术也全部被大型跨国车企垄断,购买核心配件的支出在构成合资车企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变成了外资车企获取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跨国车企在获得合资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权的同时,还依靠技术垄断优势赚取专利费,而我国车企仅仅充当的是汽车制造、组装和加工的角色,获得的利润微乎其微。

 

(二)科技实力是一国获得国际话语权,维护国际利益的有力保障

 

科技不仅仅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在国际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的美国,在原子弹、计算机、航天航空、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技突破,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二战以后,美国引领着世界上主要科技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而将这种科技优势所形成的国家硬实力,转变成了拥有高度国际话语权的软实力。正是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国际交往中才能掌握主动权。中兴事件就是美国通过所掌握的高科技技术迫使中国企业接受美国的监管。这一事例告诫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和竞争是以科技水平为“硬”基础的,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竞争实力就会减弱,国际谈判的砝码会降低,争取并维护更多国际利益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二、引导我国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正是由于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必须重新定位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如此,我国当前面对的国内外形势也迫使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一)在国际上,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始终面临发达国家的封锁和遏制

 

1.政治层面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我国科技实力的快速提高,我国长期遭遇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封杀。正如法国《世界报》所说,“中国军备面临的技术封锁严厉程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能够比拟”,“在400多种与军备直接相关的技术中,美欧等实施严格技术封锁的就有350多种,就算剩余不到50种的技术中国没有遭遇严厉封杀,但是也没有办法直接从世界主要技术强国中获得任何支持”。美国目前对中国禁止出口的商品目录竟达7000页,中国急需的很多高新科技产品都被美国纳入了禁止出口的范围。

 

除了技术封锁,一些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以我国政府和企业涉及窃取与滥用知识产权为由,加大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如图1)。近些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337调查案件数量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案件是针对我国企业的。而在这些被调查的中国企业中,主要以高科技企业为主(如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5年—2017年上半年统计的我国被调查企业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领域,占我国被调查企业的37%。某种意义上讲,美国这种行为是为了持续保持其技术优势,尤其是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优势,限制我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2.企业层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经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过程中,又形成了相应的分工。美国作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主要在研发端发力,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的企业则集中发展高端制造业,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技垄断企业体系。这个体系中的企业一方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保持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占据我国市场,向我国企业转让中低端技术,获取技术红利,并始终把我国相关的技术控制在“微笑曲线”的低端。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这不仅是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我国获取超额垄断利润,而且可以扼杀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阻碍我国向高端技术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激烈的国家科技实力的竞争中,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就只能被迫在微笑曲线低端参与国际分工,在跨国垄断公司的多重挤压下求生存和发展。

 

(二)在国内,我国企业面临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压力

 

1.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需要尽快实现企业由依靠低成本和高杠杆发展向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靠廉价的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利用低成本优势——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自然资源成本——引进外国中、低端技术,实现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和经济利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保持国民经济发展,政府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引导企业提高杠杆率,扩大投资、增加产能而没有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这种“三低一高”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张,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实现资本积累和财富增长,但总体上企业没有动力进行大规模科技创新投入,也难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环境成本接近居民承受极限、自然资源消耗过度,低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高杠杆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基于这种经济背景,我国政府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其核心思想就是提高经济中的科技含量,引导企业重视科技研发,使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一方面战略调整所提供的制度环境使企业有动力进行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只有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在国家新战略中,及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可以说,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外部环境恶化迫使我国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科技研发,打破核心技术受制约的窘境。

 

近期,中美贸易战成为我国面临严峻外部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对我国企业的制裁措施不断加码,除了加征关税、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实施调查以外,还在刚刚达成的新墨加USMCA协议中规定:“任何缔约方与非市场经济国签订自贸协定,应允许其他缔约方在六个月通知后终止本协定并以(新)双边协定取代本协定”,而中国被定义为“非市场国家”。此外中兴事件,也让我们更加看清了目前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企业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我国仍为空白,52%依靠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2018年8月刊登于《学习时报》上的文章《中美贸易战: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恶劣的外部环境将倒逼我国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降低因核心技术受制约而面临的市场风险。只有打破核心技术受制约的窘境,我国企业才有可能摆脱技术集成身份的尴尬,避免在贸易战中陷入不利境地。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创建时间:2019年6月20日

热门话题

合作企业(排名不分先后)